“一会儿,月亮妈妈藏进了云朵里,偷偷睡了一觉……”近日,南漾村诗歌长训班的学员都旭栋正在活动中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自己写的诗。他所在的南漾村诗歌长训班是由嘉兴市文化特派员邱东晓组织创立的,目前招收从小学到中学的学生学习诗歌创作。
邱东晓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第三届理事,海宁市诗词学会会长。曾获徐志摩诗歌奖、中国长诗奖、中国诗潮奖、中国电力文学奖等。今年初,他被派驻到硖石街道南漾村,刚来到南漾村,邱东晓便被这充满“诗意”的村庄吸引。
南漾村河道交错,水资源丰富,拥有三个独立岛屿,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组成了一个独具风情的“世外桃源”。
“我一直觉得,一个美丽的乡村最美之处在于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而要获得这些更多的需要精神层面的感受。”邱东晓说。于是,邱东晓凭借诗歌诗词方面的资源优势,邀请曾经生活在海宁的著名诗人伊甸,设立伊甸诗歌工作室,以师带徒、高级提升班的形式展开精英人才的培养。并聘请到了11位国家级、省级诗词学会会员作为驻村诗人,在南漾村开办了“诗歌长训班”,一同书写起了打造诗歌村的“梦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长训班的学员们也有了不少收获,杨琳茜、钱一诚等小诗人分别获得了海宁市校园原创诗歌大赛的二三等奖。
由于长训班的学员只有中小学生,为了让更多村民感受诗歌氛围,邱东晓尝试把诗歌融入南漾村的各类活动之中。比如把诗歌课堂转移到田间地头,让村民们在割稻比赛之余感受生活中的诗意。在这些活动中,村民们可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歌中,创作出充满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的作品。
“怎样让诗歌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让南漾村全年龄段的村民都参与进来,这是我和我们团队一直在考虑的事情?!鼻穸怠S谑?,他拓展了更多活动形式,从单一的学习诗歌创作,延伸至诗词接龙、诗歌朗诵等准入门槛较低的活动。在上一届村晚中,邱东晓为村民们设置了诗歌朗诵节目,将诗歌之美以更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呈现。
除了诗词教学与诗歌活动,邱东晓也考虑到了村庄内的“诗意”建设。在南荡河边,有一条沿河而建的漫步走廊,走廊的开端有一座小桥,名唤“珠骈”。这个名字是邱东晓团队的傅震宇老师所取,出自唐代诗人张莒的《紫宸殿前樱桃树赋》。南漾村以樱桃闻名,故特以此为桥名,寓意美好的事物永远结合在一起,恰若青青河岸与碧波南荡的珠璧交辉。顺着走廊继续前行,会看到一座凉亭,亭名和亭上的对联也都出自诗词学会会员之手,每一字都充满着对南漾诗意的描绘和美好的祝福。
未来,邱东晓希望与南漾村一起打造诗歌广场、诗歌创作基地,在村内设立诗径、诗路、诗墙、诗屋等,并充分利用徐志摩诗歌节的品牌效应,开展诗歌采风与交流、文学探亲、校园文化实践等活动。提升南漾村诗意生活的氛围,展示海宁乡村的共富美景。